临床医学院专业介绍
2025-06-14 11:33  

临床医学

九江学院医学教育有着坚实的成长足迹,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1年创办的但福德护士学校。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学校开始临床医学专业教育。2000年学校正式开办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开启了本科层次医学人才培养的新篇章目前,临床医学专业定位融入国家“新医科”建设要求,培养目标以教育部《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为依据,与学校招生规模、办学条件及学校“宽基础、厚人文、强能力、重实践”的临床医学培养特色相适应,2015年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为江西省一流本科建设专业。

目前拥有专任教师及教辅人员共439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66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高级实验师204人,省级“双师型”教师46人;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者63人,硕士学位者387人,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名师1名,省级学科带头人1名,江西省“赣鄱英才555工程”1人,江西省金牌教授1人,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10人,浔城英才8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导1人,南昌大学博士生导师2人,上海理工大学硕导10人,南昌大学硕导13人,赣南医科大学硕导22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硕导1人,川北医学院硕导1人。

近年获江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项,江西医学科技奖三等奖1项。2019年获批为江西省一流专业建设,2021年《中医学》获江西省线上一流本科课程,《眼科学》获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2022年获批江西省级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 2023年《眼科学》获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培养目标:

依据教育部《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并与学校招生规模、办学条件以及“宽基础、厚人文、强能力、重实践”的临床医学培养特色紧密结合,致力于培养适应新时代医疗需求的高素质医学人才。近三年来,学院以本科生为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30余篇,其中SCI论文14篇,并且临床医团队“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总决赛”中荣获全国总决赛三等奖,充分彰显了学院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方面的显著成效。

主干课程: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医学寄生虫学、病理解剖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中医学、传染病学、预防医学。

就业前景:

医学人才需求在医疗行业始终居高不下。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领域广阔,可在各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医学院校、医药科研机构等单位,从事临床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医学管理等工作。就业态势良好,毕业生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超73.66%,就业情况良好。众多校友在医疗行业表现卓越,如在知名三甲医院担任科室主任、学科带头人等,为专业赢得了良好声誉,也为在校生树立了榜样。


医学检验技术

发展历程:九江学院医学教育有着坚实的成长足迹,办学历史可追溯 1901 年创办的但福德护士学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创办于 1973 年(中专), 1989 年开办医学检验专业专科教育,2008年开办本科教育。2019年获评省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2021年获评国家一流本科建设专业,2022年在江西省第二轮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大类排名前30%,专业排位全省第2,并获批“四星专业”,为全国高等院校医学检验专业校际协作理事会副理事长单位。

专业特色:本专业紧密对接“健康中国”战略和新医科发展需求,立足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融合学生志趣,构建了“厚人文、强基础、宽口径、重能力”的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实践“面向行业需求与学生志趣、德能并重”的“四结合、七加强”人才培养模式。聚集学科前沿交叉,以“医工结合”、“医信结合”为突破口,在省内率先开设“检验数据应用”微专业,并设立“检验技术应用”、“体外诊断应用与管理” 微专业方向,着力培养适应智慧检验时代的新质检验人才。同时,强化职业理想塑造,创新专业思政与课程思政举措,将职业理想教育融入培养全过程,实现从专业认同到职业理想共鸣,形成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全程育人特色。

师资力量:专业现拥有一支支撑交叉融合新质检验人才培养的高水平“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 35 名,其中双师型教师 32 人(91%),高级职称教师 25 人(71 %),博士 14 人(40 %),硕士 15 人(43 %),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 6 人。

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获评“江西省高水平教学团队”和“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近三年,新增国家级学会常委 2 人、委员 3 人,省级学会主委 1 人、副主委员 3 人。近五年本专业教师主编、副主编教材9部,参编教材9部,获省教改项目 4 项,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在全国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获奖10项。

培养目标:立足江西、面向全国,培养适应我国医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需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尚医德和职业情怀;掌握医学检验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仪器设备及先进医学检验技术,具备初步的医学检验岗位胜任能力;具有终身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一定科研发展潜能;能够胜任医疗卫生机构实验室和医学检验相关行业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医学检验技术专门人才。

近五年,学生获省级及以上专业技能赛项竞赛总获奖达42人次,其中特等奖(金奖)5人次,一等奖14人次,二等奖11人次,三等奖12人次。近三年,学生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0篇(其中一区5篇,二区4篇,三区1篇),1篇入选ESI全球TOP1% 高被引论文。

主干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医用生物化学、药理学、病理学、医学心理学、病理生理学、细胞生物学、医学遗传学、生物信息学、医学伦理学、基本检验技术训练、临床寄生虫学与检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免疫学与免疫学检验技术、临床寄生虫学与检验、临床输血学检验技术、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微生物学与微生物学检验技术、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临床检验仪器学、临床实验室管理学、诊断学基础、临床医学概要等。其中《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为江西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医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为江西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为江西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医学遗传学》、《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为九江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就业前景:

依托国家级一流专业的品牌优势、前瞻性的培养模式和扎实的人才培养质量,本专业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青睐,就业前景广阔:

1.各级医疗机构:毕业生主要进入三级甲等医院、二甲医院、疾控中心、中心血站、医学独立实验室等机构,从事临床检验、输血、病理技术、实验室管理等工作。

2.体外诊断(IVD)产业:在国内知名生物医药企业、医疗器械公司从事体外诊断试剂与仪器的研发、生产、质量控制、技术支持、市场营销及管理等工作。

3.新兴就业方向:随着智慧医疗、精准医学和大数据应用的飞速发展,本专业在省内率先布局的“检验数据应用”、“检验技术应用”等微专业方向毕业生,在医学人工智能、生物信息分析、实验室自动化与信息化管理等新兴交叉领域。

4.医学研究与教育:部分毕业生进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继续深造(硕士、博士)或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