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
专业介绍:旅游管理教研室成立于2002年,现有专任教师11人,其中副教授3人,博士2人,所有教师均具备硕士以上学位。拥有江西省“双师双能型”教师9人,九江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2人,拥有文旅部双师型人才1人,省级旅游教学名师2人,省级旅游杰出青年教师2人,兼职硕士生导师4人。2019年旅游管理专业被评为江西省一流专业,2021年旅游管理专业被评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按照“面向需求、准确定位、打造特色”的思路,旅游管理专业教研室以精品课程建设为着力点,全面推动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建设。教研室专业教师持有中高级导游资格证、无人机驾驶证、高级茶艺师资格证、高级咖啡师资格证、花艺师资格证等,确保旅游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目前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4项,校级教学成果奖4项,国家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6门,省级及以上一流课程数量位列全省旅游院校第一,拥有两个校级虚拟教研室和一个校级旅游管理校企合作教学团队,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2门,校级校企合作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5项,慕课建设2项,出版教材6本。旅游管理教研室充分发挥专业与地方经济发展契合度高的优势,围绕山、江、湖、村等热点进行纵向和横向项目研究。先后获得4个国家自然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0余项省级科研项目,以第一作者发表CSSCI、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公开发表论文100余篇,有力的支持了旅游管理学科建设。横向课题方面也是硕果累累,先后完成《九江市旅游资源普查》、《都昌县旅游总体规划》、《都昌县旅游提升规划》、《庐山市滨湖休闲走廊旅游规划》、《永修县柘林镇旅游总体规划》等旅游规划,横向课题到账经费300余万元,其成果备受赞誉。
为更好的服务于国际旅游蓬勃发展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旅游管理专业设置了国际导游和乡村振兴两个模块课程供学生选择。主要面向文旅产业发展实际,为文旅行业输送管理型储备人才,培养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国际视野、管理意识、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能够在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及旅游景区、旅游规划策划机构、旅游咨询公司、旅游电子商务企业等企事业单位从事跨文化旅游服务、运营管理、策划咨询、调查规划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旅游学、旅游目的地管理、旅游管理英语、第二外语、消费者行为学、数字化旅游市场营销、旅游策划、旅游电子商务、旅游职业形象塑造、旅游规划与开发、传统村落调研与乡村振兴等。
就业前景: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在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规划策划机构、旅游电子商务企业以及景区景点等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部分学生通过考取硕士研究生和留学继续深造,通过考公、考编进入公务员或事业单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积极参加各类导游比赛、茶艺比赛、创新创业比赛和“互联网+”比赛,多次荣获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奖项。学生就业面也从传统的行业服务、市场营销拓展到国际化旅游市场运营、旅游规划与策划、景区运营、旅游电子商务、行政管理等方面,发展空间得到极大的提升。
酒店管理
专业介绍:九江学院旅游与地理学院于1996年开始招收宾馆管理(涉外饭店管理、酒店管理)专科专业学生,累计培养酒店管理专科毕业生2000余人,积累了丰富的酒店管理专业办学经验。2015年,经教育部批准,九江学院增设酒店管理本科专业,于同年9月开始招收本科学生。在2021年江西省专业综合评价中,酒店管理专业名列全省第1,2021年在最佳东方·酒店业教育贡献院校排行榜中,名列酒店业人才教育影响力百强(本科)院校。酒店管理教研室现有专任教师12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博士2人,所有专任教师均具备硕士以上学位,“双师双能型”教师比例达到100%。酒店管理专业面向行业实际,培养适应现代旅游业和酒店业发展需要,具备较高的现代管理理论素养和扎实的酒店管理专业知识,具有人文素养、国际视野、创新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熟悉现代酒店经营管理方法和手段,能够在国际酒店集团和单体精品酒店、酒店管理咨询机构、度假村、民宿、高端俱乐部、餐饮连锁机构、教育科研机构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服务、营销、管理、培训、咨询、教学研究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近年来,学院主动适应酒店业数智化转型趋势,构建“数字化+智能化”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在课程体系中增设《旅游大数据分析与运用》《AI技术应用》《国际酒店品牌与战略管理》等特色课程,将OTA平台运营、社交媒体营销、大数据分析等企业真实案例融入教学实践。立足地方,服务社会,密切联系地方产业和企业人才需求,采取以就业为导向的酒店管理人才供给策略,专业就业前景良好,全方位提高了酒店管理人才的供给水平。
主干课程:旅游学概论、酒店管理概论、旅游目的地管理、旅游消费者行为、酒店客户管理、酒店营销学、国际酒店品牌与战略管理、旅游大数据分析与运用、邮轮服务与管理、民宿运营管理、酒店英语等。
就业前景:近年来,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在国际酒店集团、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景区、民宿、酒店相关科技型企业等。也有部分学生通过考取硕士研究生和留学继续深造,通过考公、考编进入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学院与万豪酒店集团、开元酒店集团、希尔顿酒店集团、香格里拉酒店集团等国际知名酒店集团长期进行深入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毕业生综合素养获得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地理科学
专业介绍: 地理科学专业自2013年开始招生,依托我院地理学科传统办学优势,人才培养方向和课程设置紧扣地理信息产业和智慧城市建设的动态变化和需求,注重对学生地理信息技术和国土空间规划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20多年的实践探索,形成了依托九江学院地理科学实验教学中心,皖南、庐山野外实训基地,北京超图软件、苏州中科天启、吉奥时空等地信百强企业为核心的“课程实训+教学实习+毕业实习”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了成熟的实习实践基地和校企合作平台,为学生的实习、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教研室专业师资力量雄厚,专任教师共12人,其中博士学位占比达到70%。教师队伍具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近5年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等省部级教科研项目10余项;“十四五”期间,先后承接了江西、云南、安徽等地城乡规划、生态环境整治、美丽乡村规划、旅游规划等10余项地方政府委托项目,到账项目总经费300余万元。地理科学实验教学中心拥有区域规划、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地质地貌、土壤、水文、测量与地图、天文气象等7个专业教学实验室,1个校园气象观测站,实验仪器设备价值500余万元。
主干课程: 地球科学概论、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遥感概论、地图学、区域分析方法、经济地理学、城市规划原理、规划CAD、土地资源学、区域规划等。
就业前景:城乡规划与建设领域,如城乡规划设计院、地方建设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城市与乡村规划、空间布局优化、土地利用评价等相关工作;自然资源管理与生态保护领域,如生态环境、林业、水利等部门,毕业生可参与国土空间规划、土地整治、生态修复、资源调查等项目,服务于绿色发展战略;房地产与地理信息产业,如房地产开发企业、测绘地信公司、地图与导航企业从事市场调研、空间数据分析、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等工作;升学与深造路径,部分学生通过考研或出国留学,进一步攻读地理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教育学等相关领域硕士学位;公务员与事业单位就业,部分毕业生通过考公考编,进入各级政府机关、规划、环保、统计、自然资源等事业单位,承担规划管理、政策制定与执行等职能。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有:中学地理教育领域,毕业生可通过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进入各类中学从事地理教学工作。
地理信息科学
专业介绍: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成立于2014年,为社会与产业机构培养输送大量信息技能的实务型人才,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同北京国遥新天地、浙江臻善、武大吉奥等全国百强行业公司常年校企合作建立了人才培养平台、实习实践基地及校外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教研室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100%全覆盖,其中博士学位教师比率超过80%,同时拥有江西省“双师双能型”教师6人,九江市“浔城英才”计划教师1人,九江学院校级“学术骨干”教师2人,三次以上校级“优秀教师”及以上荣誉3人。教师近5年主持国家级课题2项、省级和市厅级课题,以及横向课题若干,发表SCI、EI以及北大核心等期刊超过5篇,近些年多次在全国各级各类比赛中斩获各类奖项,常年保持对学生的产教研一体化良性培养模式。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以社会产业需求发展为实际,培养具备地理学基础知识,掌握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原理、遥感原理与技术、制图学、地理科学、地球科学、资源与环境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遥感的集成与应用以及相关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并能从多角度解译地表生态、环境、人文系统,能在自然、交通、城建、环保、能源、农业、海洋、土地、房地产、基础设施和规划管理等领域的政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等产业机构从事应用研究、技术开发、项目设计与实施、生产管理、信息服务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主干课程:自然地理学、测量学、地图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遥感技术与应用、生态学、区域分析方法、城市规划、空间数据库原理与应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CAD制图、数据结构、遥感摄影、数字地形分析、GIS软件应用、遥感数字图像处理、GIS应用开发。
就业前景:社会就业吸纳量较大,毕业生就业方向以水利、国土、交通、城建、环保、能源、农业、海洋、林业等国家政府部门、公务员或企事业单位为主,从事与地理信息系统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项目设计与实施、生产管理、信息服务和行政管理等工作。部分学生通过考取硕士研究生和留学继续深造,在体制内外均有较好的就业前景。